疼痛是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但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致命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疼痛管理”的原则,其实质就是对疼痛进行控制。笔者结合在油库的工作经历,认为基层一线的安全工作也适应“疼痛管理”原则。这里的疼痛就是指安全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等,“疼痛管理”就是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在基层一线的安全管理上面,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主要是基层员工存在“疼痛不是病”的观点。比如设备带病工作是我们经常查找到的安全隐患,在油库中的泵、发电机、电气设备等常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出现带病工作的现象,而在设备养护人员看来,设备的一时带病工作,是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就像他们对于人体疼痛的理解还处于比较落后的认识状态一样,大多思想还停留在“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手术开刀很麻烦”的认知水平。殊不知,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隐患进行有效控制,小隐患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大事故,从而给我们安全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其次,有了“疼痛是病”的概念后,我们又该如何消除隐患,来确保本质安全呢?一是要求我们对工作上一些细小的不安全行为不能视而不见。常言说“小洞不补,大洞受苦”,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发现的安全问题不去制止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安全事故。某加油站曾闪爆事故,就像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一样,就是因为安全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对施工人员小的不安全行为不以为然,终酿成大事故给予通报。二是严防“破窗效应”。作为油库的基层管理人员,我们常能目睹这样的个别现象:违章的员工总是以“别人都是这样干的”、“以前就是这样做过来的”、“这次运气真不好”等话语来搪塞和开脱;而管理人员往往又以初犯、不懂规矩、非主观故意等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但数次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都证明了一次次习惯性违章作业累积而成的危害,证明了“破窗效应”导致的严重后果。
安全无小事,在进入石化行业这一刻开始,“安全”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第一,即使是慢性的疼痛,我们也要及早消除,这样才能确保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