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手电钻、电锤、抛光机、切割机、电动砂轮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该类设备一般为220V交流电源供电,由单相串励电机带动刀具做旋转运动工作。
1.该类设备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防止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2.操作前必须检查刀具是否安装牢固,防止操作过程中飞出造成人员伤亡。
3.在运转时不允许用手触摸刀具,电钻使用时不准带手套操作。
4.不允许人为对设备加载。
5.对小物件或长物件须用夹具夹住,防止加工件移动。
6.设备防护罩要牢固,开口方位成角度应保护操作者的作业。
7.定期给设备润滑部件加注润滑油。
8.定期检查电机换向器、电刷等摩擦情况,并按时更换和清理污垢。
9.保证电机通风通道的畅通,严禁异物入内。
*操作注意事项:
1.不宜超温超压使用。
2.作加热器时,应先通物料后通蒸汽;作冷却、冷凝器时,先通冷载体后通过物料。停运行时顺序相反。
3.壳体内的不凝性气体可降低传热效率,故启用时以及使用中,宜间断打开放空管管排放,或将放空管管与水管连接。
4.在使用温度较高时,可能因氟塑料O形圈变形而影响密封性,故新设备初次使用若干小时后检查壳体冷却(冷凝)水是否含有腐蚀性介质(可由冷却水口管取样),如有泄露,可趁热拧紧拉杆螺母1/3-1圈(紧螺栓前应卸水压、气压)。如不泄露则不必紧。
5.应定期检查从壳体内排除之水、气是否含有纵向孔内之物料。发现渗漏先按上述四之1处理,仍漏则需拆除。
6.如物料易于结晶或沉淀,停机时应放尽物料,并尽可能于停机后用热水等冲洗纵向孔(由上向下冲洗为佳),则可大大避免产生结垢层,延长使用寿命,更可提高传热效率。
7.停机时应放尽冷热物料。
8.传热能力低落时,可停机选用适当的化学法清洗换热块的垢层,对横向孔内的Ca质垢层,可用添加缓蚀剂的稀酸(例如5-10%的盐酸并适当加热)循环酸洗;如效果不显,可拆下逐块清洗。
1.为防止外壳与石墨件间自由浮动性能恶化,启用初或使用一段时间(视水质
优劣)后,宜对外壳最上、最下端压“O”型圈的M14螺栓可适当调整(可调松)以刚好不漏水(汽)为佳, 不要过紧。
二.检修方法
在传热能力过于降低而整体冲洗效果不显著及发现渗漏时,需将设备拆检。在拆检前必须用热水冲洗,清楚残留的腐蚀性介质。拆检应在垂直状态下进行。如设备通过外壳支承,应将设备改换成底部支承后才能拆检。
1.先松全部外壳螺栓,再松拉杆螺栓,即可取去上压盖。
2.卸下各部分零部件(边拆卸边注意检查有无破损、堵塞等缺陷),按顺序排放在一旁(石墨制件应放在软性垫料如橡胶板、草垫上,以免碰伤密封面)。外壳起吊时应尽量保持垂直,并缓慢地边旋转边起吊,以防止卡住外折流板而引起石墨件损环。
3.搬动换热块时,可用Φ9mm钢棒四根穿入横向孔,用手或电动葫芦搬运。
4.对石墨件进行清洗、检查、更换或修复损环零件。更换氟塑料O形圈时,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二圈同时更换。
5.石墨件上局部碰环处可以用酚醛胶修补,待固化后修(或车)复。(如石墨件被污染,则应先用化学法清洗)。如少量孔孔壁漏水,则可用石墨棒(无石墨棒时可用耐温耐蚀材料代)及酚醛胶泥将漏孔堵塞(需先将石墨部件清洗后于80-120度下烘干),堵孔后常温下自然固化24小时,然后逐渐加热到130度(或165度)保持6-8小时使之完全固化。再试压检验。
如仅壳体间的密封圈泄露,而换热块工作正常,则仅需卸下外壳并更换其间的密封圈即可,可不必拆下换热块(但起吊外壳时注意勿影响换热块)。
上一篇:叉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
下一篇:电动葫芦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