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娄底市涟源市安平镇四古煤矿“12•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09-12-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概述

  1.事故发生时间:2007年12月3日19点30分。

  2.事故单位名称:涟源市安平镇四古煤矿。

  3.事故发生地点:5152采煤工作面。

  4.事故类别: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5.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

  6.直接经济损失:39.8万元(详见附件3)。

  二、事故单位概况

  (一)矿井概况

  四古煤矿位于涟源市安平镇境内,属私营合伙制企业,始建于1978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矿井六证齐全,采矿许可证号:430000630500,安全生产许可证号:[2006]0588Y1,煤炭生产许可证号:X181003141Y1, 工商营业执照号:4300001100402,矿长资格证号:0501227,矿长安全资格证号:061430100001600,各证均在有效期内。

  该矿属于渣渡矿区梨子湾井田,开采石炭系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本区测水组共含煤2层,从上至下依次为5、6煤层,主采5煤层,6煤层局部可采。5煤厚度0.25-2.52m,平均厚度0.88m,平均倾角26度。伪顶为碳质泥岩,厚0.5-2米,局部存在;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2.5-8米,老顶为石英砂岩,一般厚度为10米;底板为砂质泥岩,含菱铁矿结核,平均厚度21.9米。

  该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2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7.8 m 3/t,2001年至今共发生突出5次,突出煤量一般在100吨左右,2001年4月9日+95石门揭煤发生突出,死亡4人。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30 m3/h,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裂隙水和断层水。

  该矿采用片盘斜井开拓,布置有主井、风井两个井筒,沿走向不划分采区,一片盘标高为+160米,二片盘标高为+130米,三片盘标高为+90米,四片盘标高为+50米,五片盘标高为+10米,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炮采回采工艺。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井为进风井,风井为排风井,配置有两台YBK56-NO11轴流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电机功率30KW。

  该矿采用单回路供电,电源取自安平35千伏变电所,矿井装备有两台变压器,地面、井下分开供电,无三专变压器。配置250千瓦柴油机一台,备用电源能满足通风、排水和提升的需要。

  该矿采用二级排水系统,五片盘排至二片盘,二片盘排至地面,泵房装备有工作泵、备用泵,无检修泵,两级泵房都没有布置备用水仓。

  该矿主斜井装备有JT-800×600型绞车一台,电机功率55千瓦,采用串车提升。水平运输大巷采用7分矿车运输,人力推车。

  该矿装备有KJ-90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事故前正在安装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对全井作业地点瓦斯进行抽放。

  该矿采用三班作业制度,分别是早班(0-8点)、中班(8-16点)和晚班(16-24点)。

  (二)事故现场及相邻区域基本情况

  本次事故发生在五片盘5152采煤工作面。

  5152采煤工作面处在五片盘境内,是五片盘的第一个采煤工作面,工作面上部是四片盘北翼采空区,下部接近矿井深部边界,向北推至井田边界,南与5151采煤工作面相邻,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采用炮采回采工艺,工作面倾斜长度50米,走向长度300米,用金属磨擦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控制顶板,采用三四排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4m,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到事故当班,已从开切眼处向北推进了30米,工作面中部出现地质构造,煤层变厚变陡,工作面处在老顶初次来压时期,工作面压力大。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12月3日晚班(18:00~24:00),四古煤矿安全矿长吴文龙和生产矿长吴奉元主持召开了进班会,参加的人员有安全检查员和当班作业人员,共安排两个作业地点:四片盘南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2人,5152采煤工作面打防突排放孔2人,事故发生的地点是5152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分别是防突队长刘关光(死者)和防突副队长吴敢元,刘关光负责打眼,吴敢元负责接防突钻杆,安全检查员吴仁初负责检查瓦斯和安全,安全矿长为当班的井下跟班矿领导。

  6点左右,作业人员相继下井,来到5152采煤工作面后,安全检查员检查了工作面的瓦斯和工作面的安全情况,按照进班会的分工,作业人员开始打防突排放孔,刘关光打眼,吴敢元接防突钻杆,防突孔从工作面下出口往上打,单排孔,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一米一个,安全检查员在一旁随时检查瓦斯,监控是否有瓦斯突出预兆,在施钻的过程中也出现过顶钻卡钻的现象,施工人员停止作业后,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大约打了20多个孔,只有几个孔的工作量没有完成,安全检查员吴仁初到5152机巷去检查瓦斯,当头作业人员继续留在工作面打孔,当排放钻孔钻到第七根钻杆时,出现顶钻现象,继续往前钻进,就开始喷孔,负责接钻杆的副队长吴敢元大喊快走,就立即向5152机巷跑去,在机巷中碰到安全检查员吴仁初,两人一起向外飞跑,到五片盘车场时,听到瓦斯突出巨响,两人立即跑进避灾硐室,此时才发现吴关光没有跟来,安全检查员立即向地面调度室报告了事故的情况。

  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调度室立即通知在运输大巷检查的安全矿长赶往现场,同时地面也组织人员下井救援,安全矿长吴文龙带领两名救援人员在五片盘大巷与安全检查员汇合, 五人一起往5152工作面侦察,边检查瓦斯边朝前走,走到距离下出口6米的机巷位置时,发现巷道里有突出煤,厚度一米,爬到下出口侦察时,采场全部堆满了突出煤体,人员无法通行,救援人员只好沿路返回,从主井、四片盘大巷进入5152采煤工作面回风,在距离工作面上出口20米风巷内发现了吴关光,他面朝下倒在回风巷里,瞳孔放大,已经没有了呼吸,救援人员将其抬进矿车,提升到地面,抢救工作结束。

  四、事故性质及原因

  ㈠事故直接原因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中部出现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和坡度发生急剧变化,煤层变厚,坡度变大,且工作面从开切眼到事故当班,已由南向北推进了30米,正处在老顶初次来压的时期,增加了煤层突出危险性,防突人员在5152采煤工作面打防突排放孔时,没有按照防突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有突出预兆的情况下冒险作业,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发生后,作业人员吴关光避灾路线错误,沿回风方向撤退,被高浓度瓦斯窒息死亡。

  ㈡事故间接原因

  1、矿井瓦斯抽放系统不完善,5152采煤工作面没有实行先抽后采。

  2、矿井“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执行不到位,作业人员没有随身携带自救器下井,工作面没有设置压风自救设施。

  3、矿井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技术素质低下,自保互保意识差,不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钻,撤离灾区时路线错误。

  4、矿井技术管理不到位,没有配备地质技术员,没有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在地质构造带没有编制补充防突安全技术措施。

  ㈢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本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一)建议不予追究责任的责任人员

  ⒈吴关光,非党员,农民协议工,防突队长,当班负责5152采煤工作面打瓦斯排放孔工作,安全意识淡薄,在出现突出预兆的情况下,违章冒险作业,诱发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发生后,撤离灾区路线错误,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鉴于其在事故中已经死亡,决定不予追究责任。

   (二)建议给与党纪政纪处分的责任人员

  1、吴仁初,非党员,农民协议工,安全检查员兼瓦斯检查员,负责5152工作面瓦斯检查和安全检查工作,现场把关不到位,在没有打完排放孔的情况下,离开了工作面,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由涟源市煤炭局给予经济处罚。

  2、吴文龙,党员,安全副矿长,主管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当班负责井下跟班的领导,没有把握好工作重点,没有在5152采煤工作面现场把关,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由涟源市煤炭局给予经济处罚。

  3、吴成俭 ,非党员,主要股东,矿长,全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对5152采煤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由涟源市煤炭局给予经济处罚。

  (三)对煤矿的处理决定

  1、责令矿井停产整顿。

  2、暂扣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

  3、罚款人民币壹拾万元整。

  六、防范措施

  1、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整顿。一是突出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实行先抽后采,先抽后掘,且抽放要覆盖井下采掘区域,不能留有死角,抽放效果达到要求;二是要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装备齐全,发现有突出危险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退人员,尤其是在采取防突措施发现有顶钻夹钻和喷孔时,更加应当引起高度的警觉,必须立即停止打眼,快速撤离危险区域;三是要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配备足够的监测传感器,实施重点危险源的全方位监控。

  2、建立健全矿井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工种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厉打击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

  3、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位新入井的工人必须进行不少于72小时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并且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技术工种要定期轮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煤矿安全知识,熟悉本煤矿自然灾害的特点,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构建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4、煤矿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立即停止生产,进行矿井隐患大排查,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国务院第446号令的要求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