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山东微山县三河口生建煤矿“4.29”煤尘爆炸事故

2010-04-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993年4月29日22时30分,山东省三河口生建煤矿225中间运输巷掘进迎头发生了煤尘爆炸事故,当场死亡4人。事故初期,矿方人员在忙乱处理中,又有多人一氧化碳中毒。枣庄矿务局救护队接到事故召请后,迅速出动,先后调集了蒋庄矿、柴里矿和局直3个救护中队的4个战斗小队,到达事故矿井投入抢救。经过8min的紧张战斗,救助8名中毒人员脱险,将遇难人员全部搬运出灾区,恢复了事故地点的正常通风,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

  一、矿井概况

  三河口生建煤矿隶属于山东省司法厅,座落于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矿井生产能力为年产60万t,采用立井开拓。所开采的石炭二迭系第三煤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煤层厚度8~10m,被岩石夹层隔离为三上和三下两个自然分层。事故发生时,该矿布置两个走向长壁式回采工作面生产。

  该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负压通风,主井入风,西风井回风,排风量为1800m<sup>3</sup>/min。经有关部门鉴定,矿井沼气涌出量为0.69m<sup>3<sup>/d•t,煤尘爆炸指数为37.75%,有强烈爆炸危险。

  发生事故的225中间运输巷,布置在三上煤层内,沿顶板掘进,巷道断面为7.2m<sup>2</sup>,采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至事故发生时,该巷道已掘进345m。该迎头作业方式为电煤钻打眼,人工放炮,耙斗装岩机扒装,使用一台11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二、事故经过

  4月29日夜班,225中间运输巷掘进迎头有4名劳改犯人正在进行打眼和做炮头工作。22时30分,迎头的火药雷管发生爆炸,进而荡起巷道内积存的煤尘,引发了局部煤尘爆炸。

  爆炸产生的响声和烟雾,引起了在井下其它地点工作人员的注意,被误认为是压风管路损坏所致,矿领导及区队负责人带人前往查看,发现通往225中间运输巷的局扇和风筒遭到破坏,便组织人员冒着烟雾冲进灾区,安设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因没有任何个人安全防护器具,进入的人员相继中毒。此时,矿领导才感到问题严重,决定请求救护队前来处理。

  三、事故救护经过

  枣庄救护大队于30日零时25分接到事故召请后,立即向蒋庄、柴里两个救护中队下达了出动命令。随后,由大队指挥员带领局直中队的1个小队前往支援。到达事故矿井后,组成了由矿长和大队指挥员参加的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1、积极救助遇险人员

  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战斗小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故地点,立即制止了矿方人员的冒险作业,并使用自救器救助8名一氧化碳中毒人员脱离灾区,组织力量火速护送其升井医疗。

  2、组织灾区侦察,制定抢救方案和措施

  为全面了解灾区情况,制定正确有效的抢救方案和措施,现场救护小队冒着烟雾,进入灾区侦察探险。侦察中发现,225中间运输巷内的工字钢棚被摧垮100多架,顶板有局部冒落;巷道顶帮及支架上有煤尘烧焦的皮渣,自迎头向外30m范围内,积煤较多且干燥,风筒口距迎头尚有100多m,在迎头查得CH<sub>4</sub>浓度为0.7%,CO<sub>2</sub>为0.9%,CO为0.34%,O<sub>2</sub>为18%,空气温度为32℃,4名遇难人员均位于迎头,已明显死亡,其中有3人肢体破坏严重,灾区内无再生火源和残留火种。

  查明情况后,侦察小队于2时30分返回井下基地,会同矿领导研究制定了以下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1)为保证抢救工作紧张而有秩序的开展,在井下成立由矿领导和救护指挥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协调指挥救灾行动;(2)在确认遇险人员已明显死亡、灾区内有害气体含量高、支架受损严重的情况下,采取了先逐段恢复通风,改善灾区工作条件,然后搬运遇难人员的抢救方案;(3)切断通往225中间运输巷的所有电源;(4)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5)在进回风交叉口设安全岗哨;(6)将通讯电话延接至井下基地;(7)筹备包扎处置、搬运遇难人员的所需物品。

  3、逐段恢复灾区通风,搬运遇难人员

  以上措施付诸实施后,现场救护小队轮番进入灾区,由外向内共接风筒200多m(此时采用双局部通风机双风筒供风),逐段排放225中间运输巷内的有害气体,稀释烟雾。待空气成分符合安全允许浓度后,救护队与矿方领导一起共同勘察了迎头灾变情况,然后,由局直中队在其他小队的积极配合下,包扎搬运遇难人员,至30日7时55分,将4名遇难者运出灾区。

  [点评]: 这是一起成功的救护战例。①首先到达的救护小队,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地点,立即制止了矿方人员的冒险作业,并使用自救器救助8名中毒人员脱离灾区。②侦察工作认真、全面。查明了灾区巷道的破坏情况、有害气体浓度,确认灾区无火源、人员已遇难,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了依据。③搬运人员的安全措施正确。为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采取了先逐段排放有害气体,恢复巷道通风,然后再进入迎头搬运遇难者的抢救措施。④井下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部领导下协调指挥救灾行动,使整个抢救工作忙而不乱,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