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违规开采酿血灾

2011-09-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回 放

  2005年5月12日,攀枝花市畔海煤矿1580井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人,重伤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据悉,2005年5月11日1580井停工休息一天,关停局部通风风扇,使该井23#南下山区域瓦斯积聚严重超标。2005年5月12日早晨7时,畔海煤矿1580井白班工人陆续到达井口,当班入井52人。在未经检身登记、未携带自救器,井下无一名专职瓦检员和安全员的情况下,矿工自行到各煤层的作业点作业。掘进工李某某、申某某负责23#煤层一平巷的掘进工作。二人行至23#煤层下山上部车场,将23#煤层一平巷碛头和23#煤层上山掘进碛头的局部通风机启动后,随即下到23#煤层南下山交岔口处,李某某便用放炮器启动放炮,随即引起瓦斯爆炸。

  据介绍,该事故矿井属于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小煤矿,事故原因包括违规开采、层层承包、管理混乱等。

  专家点评

  ●事故原因

  曾参与2005年攀枝花市畔海煤矿1580井“5•12”事故调查的专家,9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经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1580井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非法组织生产,矿井主要负责人严重违章指挥,从业人员违章作业,而导致的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该事故矿井为股份制乡镇煤矿,是一非法挂靠矿井(至发生事故时,该井未取得任何证照),矿井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采矿证范围内共有4个出煤井口,4个出煤井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发生事故的+ 1580m井在井口安装1台7.5kw轴流式风机抽出式通风,利用与周围井(矿)贯通点作进风通道,无其它可行人通道。就在事故发生前一天,也就是5月11日那天,1580井停工休息一天,通风机也给关了,直接导致该井23#南下山区域瓦斯积聚严重超标,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第二天矿工们准备下井作业,这时候又出现了致命的差池。52名矿工在没有经过检身登记、未携带自救器,井下无一名专职瓦检员和安全员,同时在未进行瓦斯检查的情况下,自行到各煤层的作业点作业。因无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积聚在23#南下山区域的瓦斯排释缓慢。当日8时40分,在该区域作业的无放炮员资格的矿工李某某用放炮器启动放炮,因放炮母线裸露短路产生火花引发瓦斯爆炸,致21人死亡,7人受伤,李某某亦当场死亡。

  根据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有关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依法关闭煤井措施不到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作业人员在停工期间关停局扇,造成瓦斯积聚;管理人员严重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放炮员不具备放炮员资格,放炮未执行“一炮三检”制;放炮母线裸露短接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52人入井,21人丧生,留给后人的是惨烈的教训:

  ●事故教训

  坚持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

  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是: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煤矿业主必须贯彻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必须抓好煤矿矿长、业主、特种作业人员、矿山救护队员、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和驻矿安监员的培训;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瓦斯检查和井下生产定员等基本安全管理制度;抓典型引路,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推广,并配合国家安监总局做好“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推广应用。

  作业现场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一炮三检即采掘工作面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爆破工、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这项制度恰如三者在现场“办公:”,熟悉和掌握现场情况,相互制约,共同协作实现安全爆破。

  强化安全生产各类人员培训

  着力抓好县、乡政府领导,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三个层次5类人员的安全培训。

  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

  煤矿企业没有认真研究矿井开采条件及先进的采煤方法,并制定符合实际的作业规程,有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相互抄袭;有的煤矿的作业规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畔海煤矿1580井在企业合并重组后,未制定采掘作业规程,也没有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通风、瓦斯技术管理措施,导致特大事故的发生,死亡21人。

  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畔海煤矿1580井长期非法生产,地方监管部门不清楚,监察机构竟也不知道,监管监察执法缺位和不到位!近年来,个别职能部门对整顿关闭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工作严重滞后,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经省政府审查决定关闭的煤矿一再要求保留,助长了一些煤矿业主的侥幸心理,增大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难度。

  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有资质、有管理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情况,有的甚至要钱不要命,不注重安全投入,致使一些重大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安全事故频发。